化疗药物暴露
静疗相关的化疗药物是指对病原微生物、寄生虫、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所致疾病的治疗药物,大多数为细胞毒性药物,美国医院药剂师学会(ASHP)定义为一个高风险的药物,即使是少量的暴露也可能对人类健康的产生潜在不利影响,在配置过程中出现的差错可能并不常见,而一旦发生则后果非常严重。
01
化疗药物污染途径
通常情况下,在进行化疗药物配置时,出现污染的途径有很多,具体如下:
①操作台上药品、物品摆放不合理或太多,对吸风口造成阻挡,使有毒性的气雾或气溶胶从安全柜中溢出;
②配制的过程中,工作人员没有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操作,使生物安全柜前的空气屏障被破坏;
③药物转移时,注射器针头脱出或滴漏所致药物溢出;
④在对粉针剂进行溶解时,没有先行空气减压再拔针,喷射出部分药物;
⑤操作后废弃的注射器、玻璃瓶等暴露在空气中;
⑥结束配置后,没有彻底清理安全柜,残留大量化疗药物;
⑦在日常工作中,装有化疗药物的容器打碎或损坏后,药物出现外溢。上述情况均可使化疗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以及皮肤等进入人体,导致PCT、WBC下降以及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具有较大的危害性。
02
PIVAS集中调配的管理模式
PIVAS: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1)人员岗位培训管理。每月组织配置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内容包括化疗药物的理论知识、生物安全柜操作规范、穿脱防护服、运输过程的警告标识及贮存、污染途径及应急处理流程等。所有人员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调配。
(2)操作流程防护管理。根据《静脉用药集中调配质量管理规范》建立化疗药物配置防护相关的规章制度,如生物安全柜操作流程、化疗药物渗漏的处理程序、残余药品及废弃物的处理方法等。配置人员应严格按照流程规范操作,进舱前准备好配置所需的药品及器材,避免频繁走动,减少对舱内、柜内气流的影响。
(3)操作过程中化疗药品渗漏的处理。化疗药物渗漏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和配置人员操作过程中操作不当有关。参与处理人员必须规范穿戴防护用具,必要时戴上面罩。<5 ml 小量药液用干纱布或干棉球吸附,药粉用湿纱布或湿棉球轻轻擦拭,从边界开始,向污染中心靠拢,擦净后先用清洁剂清洗3遍,再用净水冲洗干净,最后用75%乙醇擦拭。
(4)污染物与清理用物按化疗废弃物处理。如果药液不慎溅到皮肤或眼睛,应立即离开配置舱进入一次更衣室,眼睛可用 0.9% 氯化钠溶液反复冲洗至少 5 min,用肥皂水和流动水冲洗皮肤,必要时就医。≥ 5ml 化疗药品渗漏启动应急预案处置。
(5)废弃物的处理。化疗废弃物与污染物的管理是化疗防护的重要环节,应与其他医疗废物分类收集,置于防渗漏、有红色醒目标记的双层黄色收集袋中,收集袋置于生物安全柜内锐器盒中,防止蒸发污染空气。配置结束,应将收集袋取出双层封口扎紧,贴有红色警示标识,由专业人员转运到指定地点焚烧处理并做好记录。
(6)化疗药物使用防护管理。静疗相关化疗药物多为粉、水针剂,存放在专门区域,采用“黑框黄底”醒目标识,区域内备有专用应急箱,发生意外渗漏时,保证污染能够及时得到清理。
03
配置时的防护措施
①配置前准备。要求化疗药物的配置在净化舱的专设生物安全柜内操作。要求有气压、温湿度监测和通风换气设备,并有持续新风送入。每天在调配操作前,启动生物安全柜的风机循环系统和紫外线灯至少 30 min。工作台面在操作前必须用 75%乙醇无纺纱布按照“从上到下、由内向外”的顺序擦拭消毒,安全窗开启高度不得> 18 cm。进舱配置操作人员须用“六步洗手法”彻底洗手,穿戴好防护服,必要时戴护目镜;佩戴双层手套,外层为无粉灭菌乳胶手套,里层为一次性 PVC 手套,要求盖住防护服的袖口,避免腕部皮肤的裸露。操作 30 min 或遇到手套破损、刺破、被药物沾染时,及时更换手套,必要时戴活性炭口罩。
②化疗药物的配置过程应严格按照操作规范执行,操作区域铺一块一次性防渗漏吸水性无菌治疗巾,每次配置结束后或治疗巾上有药液污染时要及时更换;配置安瓿类化疗药物时首先将安瓿尖端药液弹至底部,消毒瓶颈部及砂轮,在安瓿颈划锯痕,重新消毒拭去细屑,折断安瓿,抽吸化疗药液,吸取化疗药液时动作要做到尽量轻缓,药液抽取不能超过注射器容积的 3/4,防止针栓意外滑落致化疗药物溢出。配置西林瓶类化疗药物可采用转运密闭系统如鲁尔接口连接头与 BD 无针接头,解决药物泄漏问题。稀释溶解药物时,溶媒应倾斜角度,注射器针尖沿着瓶内壁缓慢注入,待药粉浸透后再摇匀,以避免药粉的泄露。
③配置完毕,应顺气流方向用 75%乙醇擦洗台面、回风槽,防止表面的药液残留,并继续运行生物安全柜 30 min 后彻底清洗。